找到相关内容1807篇,用时1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文化论纲

    因,将来的果。因果重重,相续无尽,上溯过去始,下推未来终。宇宙本时空概念的组合,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无时刻不是前后相续,刹那刹那变灭着的;一切现象的生起,都是由各种现象相互关联所造成的,然后经过...了印度佛教运用直觉思维追求终极目标、理想境界的方式,但又不止于此,而是进一步发展了以顿悟特征,重内证、重自觉的禅悟思维,以及形成了“宗”、“触类是道”、“即事而真”、“文字禅”、“参话禅”、“...

    魏承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4570090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止观入门

    佛性。  下至地狱,上至菩萨、佛都同具此性,有变易  涅槃经说:  “一切众生,乃至五逆、犯四重禁及一阐提,悉有佛性。”  佛性就是真如、本心、不生不灭的心性。什么叫真如?因为从本以来不与一切的染法相应,离一切的差别相、虚妄相,显现究竟的诸法体性平等分别,不增不减、不垢不净,具足无漏功德。  既然众生皆有佛性,什么一名叫众生,一名叫佛?  起信论说:  “是心从本以来,自性清净,而有无明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570239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人生篇(五)

    可见之事真实。”曰:“不可见者即可谓之有耶?然则‘风’,子曾见其形相欤?我祖父母子曾见之乎?噫!只可智者道,不可与愚者言。至于畜生苦,今请以事实证之:牛,君固见之矣,其居处之不净,食物之不净,出力...—古人云:“有病方知身是苦,健时多别人忙。”虽然,此惟众生所知之病,若以佛菩萨之眼光观之,则饥须食、寒须衣亦是病;不独饥寒是病,即世人认为乐趣之淫欲等亦是病也。  (4)死苦——世间若有死,早已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670434.html
  • 谭嗣同的“仁学”与佛学

    ‘元’‘?’(按:“”之古文奇字),是‘?’亦从二从人,亦‘仁’也。故言仁者不可不知元,而其功用可极于?。能仁之元而神于?者有三:曰佛、曰孔、曰耶。佛能统孔、耶;而孔与耶仁同,所以仁不同。能调燮...,是必国之民。国则畛界化,战争息,猜忌绝,权谋废,彼我亡,平等出;且虽有天下,若天下矣。君主废,则贵贱平;公理明,则贫富均。千里万里,一家一人。视其家逆旅也;视其人,同胞也。父所用其慈,子...

    周行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5670686.html
  • 读《瑜伽经》(二)

    有种三昧、种三昧中的那一种呢?我认为它属于有种三昧,亦即等至状态。3·8称后三支种三昧的外在部分,它的含义之一,也是说后三支属於有种三昧。   静虑第二个阶段,《瑜伽经》对静虑的...阶段呢?不是的。总制只是认识更加广阔的境界开辟道路,准备条件。如第一章所述,《瑜伽经》认为最高的境界是种三昧,亦即解脱。但总制只属於种三昧是外在部分,还属於有种三昧,还没有达到最终的解脱。  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2570717.html
  • 《中论》解脱思想之论证逻辑

    中虽第三句,不过仍不失其四句之意义,亦即仍以第四句代表解脱者所悟入的实相。再者,关于四句否定的类型,乃指四句都被否定伪,也就是说解脱者是离四句而绝百非,不执着任何定见。四句否定在《中论》中以第廿...30,36a)以及〈廿五.23〉:「何者一异,何有常无常;亦常亦无常,非常非无常。」(大正30,36a~b)以上三个颂文都是四句否定的例子,而它即已包含了《阿含经》中佛陀所说的十四记,亦即佛陀对于...

    刘嘉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3570786.html
  • 境相章

    ,不离识故,一 切种离本识别体故。又相种以见种增上缘而得生现,见种亦以相种增上缘而得生现,既见相种同时更互缘生,故 二现行定不相离。如眼识起时色相俱起,耳识起时声相俱起 ,鼻识起时香相俱起,舌识...故坚劲、流湿、温热、轻动,诸大相网都亏欠。 (网者遍义,相网者,谓即于一处诸法交遍也。衡阳之圣 知此矣。其言易曰目,乾坤各有十二位,坤非有阴而阳, 干非有阳而阴也。按阴阳虚字,以明诸法交遍之理...

    熊十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5170835.html
  • 救国、宗教抑哲学?──梁启超早年的佛学观及其转折(1891--1912)

    生动的描述:  晚清思想家有一伏流,曰佛学。前清佛学极衰微,高僧已不多,即有,亦与思想家关系。......其后龚自珍受佛学于绍升(彭际清)......魏源亦然。龚魏今文学家所推奖,故今文学家多兼治...自知之明,尝言:「启超太成见。......启超之学则未能论定」[8]。则他早年好讲谈的佛学,是否亦经历了一番兴趣变动的过程?在高倡科学救国法门的清末民初,梁氏对待作为一种宗教思想的佛学其态度是否...

    王俊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5970836.html
  • 《声闻地》中“唯”之用例考察

    (vastu-matra)、知有 (sat) 有,知 (asat)   , 唯观有因 ( hetu-matra ) 、 唯观有果  (phala-matra) ,于实无事 (...之外,更所得、所分别。( 大  30,433c29ff.;SBh 244,7-11;Tp112a4-6;Td 92a1-3)  (5)除我所依事愚(atmasraya-vastu-sammoha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670853.html
  • 罗锦堂:佛典中的“观”与“念”(2)

    不远。不假方便,自得心  开。如染香人,身有香气,此则名曰:「香光庄严」。我本因  地,以念佛心,入生忍;今于此界,摄念佛人,归于净土。  佛问圆通,我选择;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,斯  ...先后次序,之预说将来成佛的名号。然后,行者再回到  极乐世界去,因为已曾听闻过了十方世界的说法和授记,便会得到  数的陀罗尼(Dharani)法门而悟彻真理,是上品上生之人。  所谓上品中生,是九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970856.html